邵氏片庫
導演

李翰祥生於1926年,遼寧逯萑耍诒本W習西洋畫。於1948年赴港從事有關電影工作。他從演員開始,擔任過各種職務,如佈景設計員、編劇、副導演等。1954年升任導演,首部獨立執導作品為1956年拍攝的《雪裡紅》。

其後,他離開了永華公司,加入了邵氏,拍了廿多部經典名片,片種多樣,有黃梅調、歌舞劇、劇情片等;當中較出色的作品有《貂蟬》和《江山美人》,兩片分別榮獲第五屆亞洲影展最佳導演獎和第六屆亞洲影展最佳影片獎。其後的《楊貴妃》、《武則天》亦榮獲得第一屆和第二屆金馬獎優等劇情片。至於《梁山伯與祝英台》則奪得第二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及最佳導演獎。

1963年,李翰祥脫離邵氏自組國聯電影公司,往台灣發展。這一時期他拍了幾部傑出作品,包括《西施》、《冬暖》、《喜怒哀樂》之《樂》等,幫助六十年代中期台灣電影業的復興。

在近四十年的導演生涯中,李翰祥拍了不下七十部電影,獲得不少獎項,而當中不乏經典之作,而他更是歷史宮闈片及風月片的大師。由於其風格多變,研究他的學者對他有所謂「片廠變色龍」之稱。1972年,李翰祥重返邵氏拍攝《大軍閥》,獲得空前成功,更奪得第十九屆亞洲影展幽默滑稽片獎及描寫人物最成功戲劇片獎。其後,李翰祥炮製了一連串風月艷情片,大膽露骨,引起當時社會很大迴響。然李氏之風月片並不純粹賣弄艷情,他加入不少劇情及藝術技巧,均顯現他在場面調度和佈景道具上的功力,甚具可觀價值,如《金瓶雙艷》便是當中之佼佼者。

後來,李翰祥精研拍攝歷史宮闈片。這一時期較出名的作品有「清宮四部曲」—即《傾國傾城》 、《瀛台泣血》、《火燒圓明園》、《垂簾聽政》,後兩部電影與大陸合作,以故宮實景拍攝,開創中港合作拍片的新潮流。《傾國傾城》與《瀛台泣血》俱是當年哄動一時的大製作,而《傾國傾城》更勇奪第十二屆金馬獎優等劇情片獎。

此外,於1977及1978年拍攝的《乾隆下江南》和《乾隆下揚州》,分別獲得第十五屆金馬獎優等劇情片和第十六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改編劇本獎項。另外,1982年拍攝的《武松》亦助汪萍和谷峰獲得第十九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及最佳男配角獎,此片亦同時奪得最佳服裝設計獎。

九十年代,李翰祥減少產量,他最後一部作品是於1994年拍攝的《情人的情人》。1996年,他赴北京拍攝四十集歷史宮闈電視劇《火燒阿房宮》,不料竟在拍攝其間心臟病發逝世。

1995年,李翰祥在第三十二屆台灣金馬獎獲頒終生成就紀念獎,以表揚他為電影事業所作出之貢獻。

天映邵氏片庫中的李翰祥電影作品
(以下列出之年份為電影上映或製作年份)

貂蟬 (1956)
江山美人 (1958)
後門 (1959)
倩女幽魂 (1959)
王昭君 (1959)
武則天 (1960)
楊貴妃 (1960)
梁山伯與祝英台 (1962)
玉堂春 (1962)
楊乃武與小白菜 (1962)
大軍閥 (1972)
風月奇譚 (1972)
北地胭脂 (1973)
風流韻事 (1973)
一樂也 (1973)
金瓶雙艷 (1974)
醜聞 (1974)
聲色犬馬 (1974)
港澳傳奇 (1974)
傾國傾城 (1975)
捉姦趣事 (1975)
瀛台泣血 (1975)
洞房艷史 (1975)
拈花惹草 (1976)
騙財騙色 (1976)
風花雪月 (1977)
乾隆下江南 (1977)
金玉良緣紅樓夢 (1977)
乾隆下揚州 (1978)
鬼叫春 (1978)
軍閥趣史 (1979)
乾隆皇與三姑娘 (1979)
徐老虎與白寡婦 (1981)
三十年細說從頭 (1982)
武松 (1982)
乾隆皇君臣鬥智 (1982)
皇帝保重 (1983)

   
下載目錄
姓名
電郵地址
 
 
© 2010 Celestial Pictures Limited. 版權所有.   權利及私隱    |   網頁指南